一、应用范围:
软组织损伤、腰椎间盘突出、肩周炎、颈背肌筋膜炎、颈椎病、膝关节病、网球肘、腱鞘炎、周围性面瘫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、颞颌关节紊乱、偏头痛、脑损伤运动障碍、缺血性脑病,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、糖尿病足、带状疱疹、伤口感染、创面愈合、褥疮、乳腺炎、盆腔炎、附件炎。
二、适用科室:
疼痛科、康复理疗科、骨伤科、神经内科、中医针灸科等。
三、优势特点:
1、选取波长为600nm~1600nm的“人体光学窗口”近红外光谱,运用物理偏振技术,使之兼具低强度激光、红光、近红外之精华,有效透射组织5-7cm。垂直照射时,可直接作用于人体深浅病灶部位,快速镇痛止痛、消炎消肿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、加速组织生长和愈合、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、调节神经和免疫功能。
2、运用自主研发的振荡式智能控制技术(OICT),基于多参数变量模型,高低功率振荡转换,更好地发挥偏振光的多重临床治疗作用,增强疗效,治疗安全防烫伤,患者依从度高,临床操作简单!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(专利号:ZL201410196162.7),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医学研究价值。
振荡输出波形示意图
Schematic Diagram of Oscillating Output
四、治疗方法:
1、I型为标准点照射治疗头,垂直贴近穴位、痛点、神经节、神经干、神经根进行治疗。
2、II型为神经阻滞(SGB)专用治疗头,垂直贴近星状神经节进行治疗。
3、III型为小面积照射治疗头,垂直贴近小面积病灶区域进行治疗。

4、IV型为大面积照射治疗头,垂直对准大面积病灶部位进行治疗,距离约30厘米。

颈椎病 骨折术后 腹部疼痛/伤口愈合
5、治疗模式与治疗功率:
采用振荡治疗模式,振荡高端输出功率为:
(1) 若以镇痛止痛、消炎消肿为主,振荡高端功率调整到90%或100%档。
(2) 若以组织修复调节免疫巩固治疗为主,振荡高端功率调整到60%或70%档。
(3) 若两者兼顾,振荡高端功率调整到80%档。
6、治疗时间:
每部位10~15分钟左右,每天1次,10次为一疗程。
具体疗程由医生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确定。如需增加疗程,应间隔3~5天。
每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。
五、脑病康复应用介绍:
1、脑性瘫痪:采用I型治疗头,振荡治疗模式,垂直照射夹脊穴或双下肢的环跳、阳陵泉、委中穴,调整振荡高端功率到90~100%,每次5-10分钟,每日1次,10次一个疗程,可增加颈总动脉血流量、源于副交感神经的高频率成分,以及屈肌肉放电。
2、缺血性脑病:采用I型治疗头,振荡治疗模式,垂直照射甲状软骨上缘平行的颈总动脉处,调整振荡高端功率到60~70%,每次20分钟,每日1次,10次一个疗程,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、脑地形图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,血流速度加快,脑功能改善。
六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、糖尿病足应用介绍:
1、采用IV型近红外治疗头,振荡治疗模式,垂直照射病灶部位,调整振荡高端功率到80~90%,每次20分钟,每日1次,10次一个疗程。可显著改善肢体末梢循环,促进组织生长修复,溃疡愈合,减轻溃疡面的炎症反应,加速细胞的代谢,对糖尿病足溃疡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。
2、禁忌:急性化脓性疾病、血液病患者、出血倾向者。
七、面神经炎(面瘫)应用介绍:
1、急性期常用抗病毒药,如阿昔洛韦,加营养神经药物。一周后,采用III型面治疗头垂直抵近病灶部位(必要时用遮光眼罩或多层纱布遮盖患者眼睛),振荡治疗模式,振高端功率为80%档,治疗10~15分钟,坚持每天一次,10次一个疗程。
2、除上述局部病灶治疗外,可增加I型点治疗头照射以下全部或部分穴位进行治疗,刺激穴位、疏风通络、活血化瘀、增强免疫功能。振荡治疗模式,高端功率为60%档,治疗10~15分钟,坚持每天一次,10次一个疗程。
可选穴位:患侧风池、翳风、颊车、地仓、阳白、四白、太冲、健侧合谷等。
3、如需增加疗程,巩固治疗,疗程间隔5天。
八、产品型号:

JLP-600A型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JLP-600B型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
一路偏振光一路红外光 双路偏振光输出